
讓“奔跑的心”找到“溫暖的家”
2月11日,在街角的城市驛站內,幾位外賣“小哥”趁工作間隙聚在一起,短暫休息取暖?!斑@天氣,送單的路上風像刀子似的,還好能來這兒暖暖身子?!别I了么騎手郭凱峰捧著裝滿熱水的紙杯,一臉笑意。
以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起,我市開展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十大行動,從賦能成長、權益保障、強化關愛等方面,全方面、深層次覆蓋新就業群體生活與工作,確保關心激勵措施落地有聲。
培“新”有方,積蓄發展后勁
蛇年新春,米歌酒業經銷商張富君迎來了他的“忙年”時刻。接訂單、備貨、送貨,累并快樂著,但近期最讓他欣喜的,還是剛到手的本科畢業證,這對他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
三年前,張富君還是個為生活整日奔波的外賣小哥。偶然情況下,他了解到我市針對新就業群體開展的學歷提升行動,專科學歷的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成功入學,開啟了學制2.5年的物流專業本科學習之旅。
“兩年多的學習,讓我收獲頗多?!睆埜痪锌卣f,最大的改變是,隨著知識的增長和人脈的積累,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并付諸行動。憑借張富君的努力,他的事業逐漸走上正軌。今年,他所代理的“米歌”酒銷售額更是高達300多萬元,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
近年來,我市依托南通開放大學“江海新才”學院,聯合各基層黨組織、行業黨組織發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學歷提升專項行動,協調財政、人社、工會等部門落實好學費補貼、助學金、獎學金等相關補助政策,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越來越多如同張富君這樣的從業者,借助學歷提升的契機,實現了生活和工作的蛻變。
為提升新就業群體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2024年12月26日,我市舉行首屆新就業群體技能比武。“比賽吸引了來自快遞物流、網絡主播、外賣配送、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多個新業態領域的眾多優秀選手參賽?!笔形鐣ぷ鞑扛辈块L梁俊鋒說,他們在賽場上各顯神通,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新就業群體的精湛技藝和精神風貌,帶動了一股你追我趕的良好行業風氣。
暖“新”有法,提升幸福指數
中午12點28分,外賣小哥張興兵騎車到御河灣小區送外賣,循著騎手友好社區地圖,他快速找到了樓棟位置?!斑@個小區我來的次數少,之前找不到路還要問,中午高峰期的時候特別浪費時間?,F在大門口和小區醒目位置張貼了小區內部布局示意圖,只要掃一眼,就能知道怎么走,非常方便?!睆埮d兵豎起了大拇指。
仔細觀察這張貼在保安室外的騎手友好社區地圖,上面標注出了樓號、線路指引、電瓶車停車位、換電站、幼兒園、可供騎手休息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騎手確定自己要去的樓棟后,便可以通過地圖上的箭頭指引,快速準確地找到目的地,極大提升了配送效率?!拔夜浪氵^,大約能幫我節省15%左右的配送時間?!闭媒涍^這里的美團外賣小哥陳顯湊過來,向記者反饋他使用這張“導航圖”的體驗。
除了騎手友好社區地圖,御河灣小區外還設有“騎手友好站”,雖然只有7、8平方米,卻擺放著微波爐、小型飲水機、手機充電器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里還長期提供泡面、小面包等,社區工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及時補貨。驛站外還設有電動車電池專用換電柜,騎手們自行掃碼就能完成換電。
“我們積極收集騎手們的意見,有騎手反映寒暑假家里孩子沒人帶,我們就讓他們把孩子送到社區來,有專門的大學生志愿者輔導孩子做作業?!北背菂^街道御河灣社區黨總支書記顧添玲說道。
今年,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群團組織、職能部門組建新就業群體黨建服務共同體,著眼暖“新”和暖心,不斷增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升級打造智能化紅“新”驛站3個,開展“愛‘新’暑托班”“夏日送清涼”、醫保政策、交通知識宣講等活動40余次,惠及新就業群體2000余人,一系列舉措讓我市愛“新”護“新”氛圍變得更加濃厚。
聚“新”有力,融入基層治理
“63號樓有雜物和車輛亂堆亂放問題。”“我和同事在送餐途中,發現多個垃圾桶未加蓋,已處理?!薄诓食级宓尿T士先鋒群中,這類信息經常彈出。
快遞、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日常走街串巷,能及時發現社區各個角落存在的問題,他們的參與,極大地延伸了社區治理的“觸角”,實現問題的實時反饋與快速處理,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效率和精準度。
為更好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我市精心構建積分兌換機制,用好“心新通”小程序、文明E啟拍小程序、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網格群等平臺,鼓勵新就業群體化身基層治理“流動哨兵”,通過“隨手拍”“實時報”等途徑助力社情民意及時傳遞、突發事件及時上報。近日,眾多外賣小哥憑借平日里積累的積分,在指定地點兌換了專屬“新春禮包”。
如今,眾多像彩臣二村這樣的騎士先鋒群在全市不斷涌現,已有426名快遞、外賣小哥等新就業群體人員前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報到,參與環境整治、隱患排查、反詐宣傳等志愿服務超1200次。
熱心腸的“小哥”們在奔波大街小巷忙碌的同時,也發生了不少暖心的故事。美團外賣金華就經常幫助老人。有一次,他上樓送餐途經2樓時,正好遇到一位老人掂著一大包菜,他停下腳步詢問,得知老人的家在5樓,“我要送餐到6樓,就順手幫她拎回了家?!苯鹑A說,后來,幫助老人“送貨上門”成了他的習慣,只要送餐時間允許,他總會搭把手。
“我們社區里獨居的老人比較多,所以打算聯合‘小哥’們針對老人提供一些志愿服務?!北背菂^街道御河灣社區黨總支書記顧添玲說,老人日常如果需要代購蔬菜、紙巾之類的物品,快遞員可以幫忙代購送上門,這樣老人就可以少跑腿了。
如今,我市共組建“紅新小哥”“紅色郵路”等15支志愿服務隊。通過“小哥結對”幫扶機制提供志愿服務,讓新就業群體發揮自身優勢,找到自己在社區中的“角色”,成為基層治理的“新”力量。
(本報記者 茅晨華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