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古雅”何以乘風破浪?
天高云淡,海闊天長。8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最大噸位、最大儲氣量新型海上浮式天然氣液化裝置——NGUYA(恩古雅)FLNG(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在呂四港啟航。
這個全長376米、型寬60米、型深35米的“海上巨無霸”擁有18萬立方米LNG儲量和4.5萬立方米LPG儲量,年LNG產能達240萬噸,被譽為海工船舶行業“皇冠上的新明珠”。而讓它得以從啟東出發的,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14天加急挑戰。
時間回溯至今年1月10日,惠生清潔能源舟山基地突然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受制裁影響,舟山基地無法繼續執行“恩古雅”的后續調試與發運任務。
“就像一盆冷水澆下來。”惠生清能副總裁兼恩古雅項目總監魏華清回憶,“上部工藝模塊剛吊裝完,裝置調試還沒開始,突然要‘搬家’,而且它不是一艘普通的商船,而是一個巨型的海上生產平臺。要完成這樣一個巨無霸的搬家,需要考慮到備選碼頭的靠泊能力、承載能力以及沿途的通航條件等諸多因素,難度難以想象。”
緊急之下,惠生團隊組織人手在長三角沿岸尋找合適碼頭,從南通周邊到通州灣,一個個候選碼頭因靠泊能力不足、通航條件不滿足等原因被排除。
“啟東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的碼頭,或許能試試。”1月12日,惠生團隊帶著“恩古雅”的船型資料來到了園區。彼時,啟東早已錨定“勇當全省向海圖強龍頭板塊”的目標定位,海工船舶產業正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他們沒有因‘恩古雅’史無前例的體量巨大而以‘不符合法規’‘不滿足要求’‘做不到’等理由簡單婉拒,而是急企業所急,堅定地說‘我們來一起想辦法解決’。”談及雙方接觸的情景,魏華清印象深刻。
令企業驚喜的是,啟東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響應,迅速組織發改委、海事、漁政、應急管理等多部門提供專項服務。“你們有問題盡管提,我們來想辦法!”這是啟東給出的承諾。
雙方一拍即合。
盡管碼頭從未停靠過如此大型規模的海上生產平臺,沒有現成的標準規范可以覆蓋,政府也面臨安全風險可控性、法律法規參照標準等多重挑戰,但啟東并沒有因此有絲毫猶豫。
市委書記楊中堅親自掛帥,組織園區、部門召開專題會議,“要用‘極限思維’突破常規,用‘底線思維’守住安全,解決好‘進得來、靠得上、能作業’三個問題。”
一場攻堅戰就此打響——
園區協同惠生清能邀請河海大學、上海交大、大連海事大學等權威機構的教授專家,對碼頭水工結構、抗風驗算、應急預案等各類方案進行科學論證和評估,同時快速組織完成了碼頭氣試方案的安全評估;
協助惠生團隊對接長江航運中心做通航評估,在武漢理工大學進行操船模擬試驗;
“恩古雅”拖航進港過程中,市農業農村局、海事等部門制定詳細護航計劃,確保船舶安全進港;
……
“1月24日那天,看著‘恩古雅’緩緩靠向碼頭,我們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魏華清說,“從找尋碼頭到完成靠泊,只用了短短14天時間,這是政企協同創造的幾乎無法企及的紀錄。”
“恩古雅”在呂四港“安家”后,市委市政府及園區仍持續提供全方位的保駕護航。“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經常來項目現場,關心船舶建造進度,檢查防風抗臺措施,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充足保障。”魏華清由衷感慨。
從1月的“緊急轉場”到8月的“榮耀啟航”,“恩古雅”在啟東基地完成了裝置調試、天然氣實氣試驗,順利達成發運條件。啟東市委、市政府的“有呼必應、無事不擾”,不僅讓這艘“深海巨器”如期啟航,更讓惠生堅定在啟東深耕的決心——此前,惠生海工裝備基地已落戶呂四港經濟開發區,計劃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產。
“恩古雅”巨輪駛向深藍的背后,是政企同心、雙向奔赴的力量,更是一座城市向海而興的雄心。
啟東,以海為媒、向海圖強。未來,更多“皇冠上的明珠”將從這里駛向世界。
(本報記者 顧曉曉 李天舒 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