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總投資40億元的廣東鴻鈞新能源HJT電池及組件項目正式簽約落戶,為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再添強勁動能。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新能源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和突破口,著力發展光伏、風能、LNG、鋰電池等產業,招引培育了廣匯能源、億緯林洋、中集太平洋、泰勝藍島、海四達能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布局建設(近)零碳園區,高質高效、集群集約的新能源產業體系蔚然成勢,啟東已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度較高的城市之一。
深耕不輟,打造產業集聚地
日前,由光伏品牌實驗室Photovoltaic Brand Lab(PVBL)、世紀新能源網聯合主辦的2024第九屆世界光伏大會暨PVBL2024第十二屆全球光伏品牌榜發布會在上海順利舉行。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可靠的產品質量以及優質的電站解決方案能力與影響力,實力入圍“2024年全球光伏100強”。
近年來,林洋能源緊跟國家號召,穩步發展零碳戰略,以卓越的電站設計能力、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高效的電站運維實力,為客戶提供一流的清潔能源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截至去年末,公司累計開發、建設光伏電站超5GW,儲備光伏項目超4GW,運維新能源電站超12GW,有效賦能行業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
萬物向“新”,聚勢而生,一批又一批產業項目加速向啟集聚。7月5日,位于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東港區的世紀融華儲能項目一派忙碌,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14億元,占地面積219畝,形成年產1.5GW/6GWh全釩液流電池系統的生產能力,預計年底前可竣工投產。“我們生產所需的機械臂,呂四電動工具企業就能制造;我們需要的集裝箱,啟東有企業可以提供。”啟東完備的配套產業鏈讓公司總經理黃強贊不絕口,“無論是內河還是海運,在這里都可以實現,既為企業節約了經濟成本,又節約了時間成本。”
近年來,我市緊抓靠江臨海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長三角綠色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從光伏組件生產到儲能電池研發生產以及儲能電站建造及管理運營,再到大力引進風電制造企業,高端高質高效、集聚集群集約的新能源產業體系蔚然成勢。當前,我市瞄準新能源產業賽道,加速新能源與儲能產業布局,以全領域、全鏈條、全周期的精準服務,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今年1~5月,全市新能源產業應稅銷售111億元,同比增幅10.8%。
串珠成鏈,共繪綠色新圖景
運輸車輛來往不息,施工機器轟鳴不斷,工人們正緊張有序趕進度……走進啟東經濟開發區的易事特儲能智能制造數字化一體項目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項目負責人吳進表示,目前正在加快建設進度,爭取早日投產,在新能源產業鏈上一展身手。
作為園區起步最早的產業,新能源產業發展最快最成熟,目前已成為主導產業。每年一批又一批新能源產業項目在這里落地建設、開工投產,在“鏈”上相互建立合作關系。以易事特儲能為例,盡管項目還在全速推進中,卻已和園區其他企業“攀”上了關系、“談”起了生意。牽線搭橋,易事特與沃太新能源2家企業負責人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商定相關合作事宜。同時,對于沃太的另一家合作伙伴——億緯林洋來說亦是一個利好消息。“目前公司3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鄰企間加強合作是近水樓臺,新能源產業鏈條的延伸、做強為我們‘鏈’上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億緯林洋副總經理肖杰欣喜不已。
如今,在啟東經濟開發區,一家家企業串珠成鏈,“鏈”上企業相互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勢頭。沃太新能源的核心產品磷酸鐵鋰電池,來自距企業僅1.5公里的億緯林洋;生產儲能產品所需的鈑金件,由距離企業僅3公里的愛普汽車提供;沃太智慧儲能系統所需的控制芯片,由捷捷微電、吉萊微電提供;所需要的集裝箱,市內便有集裝箱生產企業……
作為新能源產業的主戰場,近年來,啟東經濟開發區在產業“鏈”上持續發力,繪制出產業欣欣向榮的新圖景。去年,啟東經濟開發區新能源產業應稅銷售額達177億元,占據總規模的“半壁江山”。
服務護航,賦能發展強底氣
7月10日,位于合作鎮的啟東永慶儲能新能源配套儲能電站項目正式并網投運,將為省內新能源,尤其是沿海光伏和風電提供儲能支撐,提高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后電網運行效率。
永慶儲能項目是江蘇省首批沿海儲能項目之一,今年3月開工,總投資超5億元。“項目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建設,離不開合作鎮政府的熱情服務。”項目負責人祝啟斌由衷地說。為幫助永慶儲能項目早日落地,該鎮多次現場聽取項目推進過程中在環評、土地報批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并安排工作專班幫助企業調處周邊矛盾糾紛、爭取政府獎勵、協助辦理原材料備案證等,讓企業發展底氣更足、效率更高、步子更穩。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吸引項目落地的“梧桐樹”“吸鐵石”。距離合作鎮不遠的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東港池,江蘇海龍海洋風電高端裝備項目現場,生產車間、研發樓、碼頭、聯合車間……所有的工程在600畝土地上同步進行,全面開花。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從事海上風電鋼結構設計及建造,海上風電風機、柔性直流輸電換流站等裝備的整體研發設計組裝及建造。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海洋風電高端裝備150臺套。
“這樣的岸線、這樣的資源、這樣的園區環境,放眼全國都不多見。”項目負責人周義慶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去年年底,一次園區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他提出加快手續辦理的問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會后,園區管委會就成立專班幫助海龍辦理各項手續,從省里、南通到啟東,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事無巨細、準備齊全。“在這里,我真正體會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周義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