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焊花飛濺,近日,江蘇道馳港口機械有限公司內,自南向北長200余米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正用激光切割設備在鋼板上“裁剪”,從下料、拼裝、焊接到刷漆,巨大的機械部件從生產線上依次下線。
“這批行走機構、起升機構是為大連、靖江的船企生產的,預計5月底正式交付。”道馳港機董事長侯文晟說,自2024年底落戶啟東高新區以來,道馳港機邊投入邊生產,目前在手訂單超1000萬元。道馳港機專注于港口物流裝備的新技術研發應用及制造,產品包括行走機構、起升機構、變幅機構等港口機械核心部件,以及以連續卸船機、清艙機器人為主的干散貨裝卸裝備等。為提升制造精度,道馳港機定制了各類加工、檢測設備100余臺(套)。新設備啟用后,加工精度保證在1絲以內,生產效率比傳統設備提升3倍。
港口機械多為龐然大物,要想靈動自如地運行,就必須走智能化之路。“港口機械設備本體就是‘房子’,在里面裝上自動化系統,港口機械就有了‘思維能力’,運行速度、定位精度都有大幅提高。”侯文晟介紹,公司最近申請了2項軟件著作權,分別為智能港口機械起升控制軟件、運行數據分析軟件,能隨時監測各類設備。通過加裝智能控制系統,傳統港口機械設備實現了感知決策能力的升級。系統能夠根據前方設備運行狀態自主調節行進速度,保持安全車距的同時完成協同作業,并在150毫秒內響應突發障礙物識別,觸發自動制動機制。安裝上智能軟件后,這些巨大而笨重的機器就有了“大腦”,以行走機構而言,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根據前面機械的運行速度自動跟車、剎停,快速穩定運行的同時還能精準避開障礙。
港口機械學會“思考”的背后,是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力。成立之初,道馳港機就按高新技術企業和上市公司標準規范化管理。公司擁有一支由教授、博士、高級工程師組成的研發團隊,并與國內著名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展開緊密的課題合作及新成果新技術的轉化合作。短短3個多月,道馳港機已有9項港口機械專利。今年,道馳港機還申報了“干散貨卸船智能清艙系統與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侯文晟表示,項目主要解決煤炭、糧食等干散貨運輸船舶靠岸后,卸船清倉作業效率低、安全隱患大、作業環境差等問題。該項目包括清艙機器人、自動化吊具、自動化清艙控制系統等,可縮減清艙時間1.5小時,清艙自主作業率超過80%,效率提升30%~50%。
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場景實驗階段,預計今年10月投產。 “中國在港口智能化設備制造方面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我們要努力讓全球物流業都能用上中國的行業標準。”侯文晟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